网站1.png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看北海

【红色旗帜永飘扬】北海贞德女校的反帝斗争

发布时间:2021-04-03 18:05:31.0来源:
 



     

北海贞德女校始于1890年,贞德女子学校旧址位于和平路83号(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大院内),是北海最早的小学。

贞德女校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英国女义学,始于1890年,专教授女童班。课程有经书、地理、信札等。1924年正式命名为贞德女子学校,也是北海最早的小学。该旧址位于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大院内。建于1905年前后。二层券拱结构,主体建筑长16.3米、宽8.65米、建筑面积280平方米。现为市人民医院图书馆。在近现代,英、法、德、美等国的教会曾先后在北海开设了各自的教会学校,现仅剩贞德女校一座。它是西方教会在北海开办教会学校的历史见证物。

     
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
   

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,被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盘踞,帝国主义列强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占市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。长期以来,帝国主义者控制着中国主权,掠夺人民财富,骄横自大,俨然以北海主人自居,动辄就以军舰大炮相威胁。对于北海掀起的大革命运动,他们本能地持着敌视和破坏的态度。然而,以反帝、反封建为主旨的大革命运动,理所当然地将那些敌视革命的帝国主义作为革命运动的对象,在大革命洪流冲击下,群众也起来对他们进行斗争。其中比较突出的是1925年秋贞德女校反对校监董恩典的斗争,即北海贞德女校反帝斗争

北海贞德女校校监中国名叫“董恩典”,原是英国的一位洗衣妇,但对中国学生却十分苛刻和傲慢,常常无缘无故地打骂和体罚学生。曾有一次一个叫张德恩的女学生,只因爱唱爱跳,用筷子敲着锅炉打节拍,被董恩典毒打过后禁在监管室里,因此该校的学生对她既恨又怕。但是,当董恩典公开诬蔑大革命运动、蔑视中国主权的时候,这些青年女子也勇敢地起来与她进行斗争。

 


     

由于国共合作的实现,五卅运动、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,这一系列事件在北海引起了震动,市民和学生连日不断地游行示威,募捐和演讲。因此,贞德女校的学生也深受感染,她们手持三角小红旗加入到示威队伍中去,但却遭到董恩典蛮横的阻挠和反对。为了阻挠学生参加社会活动,董恩典宣布了开除一批“不听话”的学生的名单。这一决定遭到全校学生的强烈反对,全体学生举行集会,坚决要求董恩典收回这一无理的决定。董恩典却盛气凌人地赶往会场,企图驱散集会的学生。但见学生不理睬她,她却恼羞成怒,一把将悬着的国旗扯下地,边踏边骂学生。董恩典的行为引起在场学生的愤怒,沈卓清、张达超等立刻上前与之论理,责问她:“为什么要践踏中国国旗?”“为什么要骂学生?”“为什么要开除学生?”并要求董恩典当场向学生赔礼道歉,向国旗三鞠躬。董恩典这时不但不认错,而且要学生滚出校门,不让他们读书。愤怒的学生立刻冲上街头,宣布全校罢课,组织游行示威,向群众揭露董恩典的逆行。贞德女校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支持,其他教会学校也对她们纷纷表示支援。

     
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

为了继续与董恩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,表示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不满,张达超、沈卓清、罗道成等人,在热心商人的支助下,另租民房,开办超光女子小学,专门招收原贞德女校和社会上失学的儿童就读。在这期间,她们还多次组织游行示威,到贞德、华文等教会办的学校去高呼“打倒帝国主义”、“打倒董恩典”等口号。在北海人民反帝浪潮的冲击下、贞德、华文等一批教会学校停办了,董恩典只能灰溜溜地回国。

贞德女校反对董恩典的斗争,从一开始就得到驻北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师的支持和指导。第十师政治部的共产党员李任子、黄竞云,共青团员徐瑞华等与学生沈卓清、张达超等密切接触,向她们宣传革命道理,启发她们的觉悟,动员她们参加革命,教她们学唱革命歌曲,带领她们搞宣传、集会、示威游行。同时警告教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,尊重中国主权,不得以宗教迷信侵害青少年,进行奴化教育。对那些作恶多端的洋鬼子第十师也顺应民意严加打击。《国民周刊》1926年第三期就登有一则消息,报道说:“前时曾有一英国人在这里(指北海)筑有洋房一所,十分华丽,门前树木空地甚多,这洋鬼子甚为混蛋,在邓本殷时期,贩卖人口,在楼内私设烟赌,招人入局,无恶不作。当邓本殷逃亡、革命军到了之后,董恩典依然如故,北海市民对她恨之入骨,便密禀师长。师长立即派人前往查抄,果然在校内查出女子3人,烟土甚多,于是要董恩典签字,驱逐出境。”由此可见,北海人民反帝运动已深人人心,北海人民正以高涨的热情投人大革命运动。


资讯来源

党史研究室【 转载需注明】

图文编辑

 潘志卿【转载需注明】